随手剧评1:密道断铃,猎宫求医

一系列讨论中留下来的零散剧评。匆匆成文不成体系,整理存档。

想法从讨论中而得,因此会大量引用贴吧两位大神楼主。这一系列文章中提到和引用的“如朋友所说”等,版权均属于他们。

==============================

ep33 密道断铃


再怎么从景琰的角度考虑,说对手攻击猛烈一波接着一波专门往他的软肋——母亲和赤焰案——上打,说景琰已然对梅长苏有所同路者的期待,而苏兄所言让他感到背弃了这种期待,靖王的处置方式肯定都逃不开“冲动”和“迁怒”二字。

是的,就是迁怒。卫峥被捕+誉王夏江联手攻击+父皇责难+母妃受困小新挑拨,再加上苏兄说的一番权衡利弊之言,对靖王而言怒火重重累积。无法直接对阵敌人无法对母亲发泄,就全部把气撒在了对他殚尽竭虑的谋臣身上。

梅长苏不会因为靖王的迁怒和冤枉而怪他,既是对好友的理解和体谅,也是为人臣者的恭谨和谦卑。既然感念于他对林氏和赤焰军的情义愿意全身心的辅佐,那么主忧臣罪,主辱臣死,不能为主君分忧亦是自己考虑没有万全的过错,被迁怒了就承受不知哪里而来的怒火,被误会了就放低姿态跪下恳求,君臣分际,如此而已。为人臣下是没有立场去责备主君什么的。

然而,梅长苏再怎么去体谅景琰,我真的觉得密道断铃和诛心之言伤他甚深。

梅长苏于萧景琰为友亦为臣,这次事件,会影响到梅长苏在之后的相处中继续往臣下的身份退。

重入金陵,梅长苏要不断地进行心理调适:我不是景琰的旧友我是靖王的谋士,我不是旧友我是谋士。而密道断铃的伤害在于,原来林殊伪装得再好,内心深处难免有一种感觉:“我跟你很熟,我特别了解你,我们一直会互相信任,无论林殊变成什么样”;“靖王是梅长苏的主君,萧景琰还是林殊的好朋友”。你看,前面靖王即使有误解即使会刺自己几句,最后还不是信任我听从我的建议了吗。定规矩那一场如是,私炮坊事件也是。

——而密道断铃撕裂了这种安全感和淡淡的朋友相交的感觉。

梅长苏开始深刻地意识到,林殊变成了现在这个样子的诡谲谋士,他的主君是真的会背弃他的。他们是君臣,对梅长苏如是,对“现在的”林殊亦如是。儿时的林殊可以和大水牛斗几天气、痛痛快快打上一架,而现在不能,他是主君我是臣子,生气了说几句重话也没甚么,被冤枉了被迁怒了也没甚么,他不向我撒气还能向谁撒气。绝对不自恃朋友和兄弟身份,保持谋臣的本分是情感自我保护机制。要求得少一点退得多一点,受到的伤害就会少一些,很多事情就能够想得通、忍得下。

所以两人相认之后,梅长苏根本没那么容易做回“萧景琰的儿时好友林殊”。相处两年,调试太久,早就习惯了,还不如退回谋臣的身份自在些。

景琰的后悔

同样的道理,在两人相认前,靖王再怎么嘴上说“我视先生为挚友”,两人的关系生来就是不平等的,梅长苏和靖王并非两者相当的朋友之情,君臣而已。观众因为开启了上帝视角知道林殊和景琰的关系,会放大梅长苏的委屈,但在靖王看来也许并没有什么。

事实上,梅长苏悬镜司生死一线归来、卫峥事件解决之后,在靖王心中苏先生的等级从“为我效力的谋士”调高到“对我忠心不二且可为我效死的谋臣”而已。因此,冒着大雪探望关怀一下为我的事情重病受伤的谋士,去天牢逼问解药力保他的性命,真的已然足够显示主君对臣下的情义了。

梅长苏对景琰瞒了太多东西,不仅是他的身份,也有他的病况。

景琰想当然地以为,他所做的已足够报答一个谋臣,更何况他还可以在登基之后铺就晋身之途,慢慢地酬赏苏先生的从龙之功和国士之才。

但他要到很晚很晚才知道,原来甘心为自己效死的谋臣就是自己的好友,并且,是油尽灯枯、用最后的生命铺就他前程的好友,是曾经和他并肩而立骄傲张扬、受了太多苦痛之后甘心屈身为臣为他呕心沥血的好友。这时候,他这才会想起来萧景琰对梅长苏/林殊的亏欠、对旧友的亏欠。那不知不觉捅出的刀子,那些自以为是的怒火和误解。

更重要的是,他再也没有时间和机会去补偿去报答了。


=====================================


<以下引用>

1. 

断铃立雪这件事,确实伤苏兄至深。伤的且不是梅长苏。伤的是林殊。

其实林殊心里也明白,——其实,从说出“我想选你,靖王殿下”起,甚至从决定进入金陵、用扶助靖王上位的方法来达成昭雪冤案开始,林殊就明白:靖王现在就是他的主君。但是林殊是何等骄傲的人。当年他们是兄弟,相互争强斗胜,林殊且还要常常蹬鼻子上脸欺负这头大水牛。而现在变成了君臣。

一如萧景琰固执地要求“你就是我的兄弟林殊”,林殊其实也不愿面对这个事实:昔日兄弟朋友,现在成了君臣。他们都需要一个心理调适的过程,而林殊采用的心理调适方式,是自欺欺人。认靖王为主君的,是那个陌生的谋士梅长苏。而林殊仍然是萧景琰的好朋友好兄弟。

所以梅长苏在靖王面前怎样谦卑没关系,靖王怎样对待梅长苏也没关系,反正萧景琰一直把林殊当兄弟就可以了。反正林殊一直是萧景琰的兄弟就可以了。

……抱着这种态度,梅长苏前期,其实在对待靖王的过程中,一直带着林殊的傲气。而因为靖王天性中的宽厚谦逊,因为靖王对这个时有国士之言的麒麟才子的尊重,因为靖王在这个倒贴上来的其实他看不透的谋士面前其实并没有多少底气(偷笑),靖王在梅长苏面前,也一直没摆过主君的架子。

所以这就构成了我们之前看到的,两个人的相处模式:半君臣半朋友,甚至可以说是朋友多于君臣。壁上朱弓那一集在校场甩脸子如是,对拜如是,雪夜共读如是,甚至在私炮坊一个质问一个反讽的时候也如是。
…………
但是,断铃立雪那一段,可以说是靖王第一次在梅长苏,面前端起了主君的身份。


2. 

密道断铃,那一跪,我其实觉得苏兄的行为完全没有问题。这是苏兄在身体状况极差、无法思考应变、靖王盛怒而去即将决裂情况下最好的选择。

先把你留下来,留下来我们再谈其他的。就好像情丝绕那一场,霓凰一跪,梁帝就说“好端端的,怎么行如此大礼”,就了解到了事情的严重性,得仔细听她控诉了。梅长苏是靖王的首席谋士,重要的手下,在没精神辩论、没体力拦阻的情况下,这一跪,靖王不停也得停。

只要你停下来,不管你生气也好发火也好冲我发泄也好你怎么都好,至少你停下来了。你停下来我就争取到了思考的时间,我就有了应变的余裕。至于苏兄自己的自尊心啦面子啦什么的,这时候统统顾不上了。

但是,接下来靖王那劈头盖脸一顿吼,吼完掉头一走。
苏兄是真伤到。已经放低姿态跪地恳求了,结果招来这样一顿羞辱,明明不是他的错,明明他不是这样的人,这一段诛心之言来得好生伤人。

但是他只有这样跪着,只能这样听着。

借用朋友的话说:
“以梅长苏的身份,主忧臣辱,主辱臣死,不能为主君分忧亦是自己考虑没有万全的过错,被迁怒了就承受不知哪里而来的怒火,被误会了就放低姿态跪下恳求,君臣分际,如此而已。为人臣下是没有立场去责备主君什么的。”

以林殊的身份呢。
不敢想,不可想,不能想。
碰一碰都是鲜血淋漓。

这时候真是只能用君臣分际来安慰自己,来做心理调适,才能让自己忍住不崩溃。

这是第一次,君臣分际四个大字,明晃晃横亘在梅长苏眼前。而且越安慰得多,越调适得多,这四个字就越发鲜明。
也是经由梅长苏的反馈,横亘在林殊眼前。

到立雪的时候更是。十几步的中庭,一段台阶,往常抬脚就迈进去,现在只能在风里雪里站着等传唤。
这是什么,这就是君臣之间的天堑。

原来他终究是我的主君,朋友什么的,不过是我自己的幻觉而已。
原来他终究是可以如此待我的。
这是现在的梅长苏和靖王。
——又何尝不是,未来的林殊和景琰。

也许景琰的确不会这样待林殊。
但是,那是情分,不是本分。

降阶相迎是情分,风里雪里让你等是本分;
日常平礼相待分宾主落座是情分,跪地听教训斥责是本分。

到底,不过是君臣而已。

——臣不可为友,友不可为臣。
断铃立雪,等于是用最激烈的方式强迫着梅长苏,也强迫着林殊,认识到这一点。


3.

当然苏兄当时不会去考虑这一点。那时候情势何等紧急,苏兄全副心神,估计都在思考:如何把萧景琰拉回来,如何救卫峥,如何事后脱罪善后……哪有精力分出来难过。事后又是救卫峥,四路调兵,费心筹谋,进悬镜司,面对夏江……事情一场接着一场。

苏兄大概真不会去想。想了,也会体谅他的兄弟和朋友景琰,会安慰自己”他只是误解而已,他一直念着对林殊的情分,他只是被人挑拨了一时冲动不是故意“。
但是不想也好,体谅也好,都不代表那种痛就不存在了。
或者说,正是因为痛,所以才需要不想,才需要体谅。

他感受过那种痛,哪怕故意漠视,他的潜意识里也还记得那种痛。

人都有自我保护的本能。继续引用朋友的话:
“绝对不自恃朋友和兄弟身份,保持谋臣的本分是情感自我保护机制。要求得少一点退得多一点,受到的伤害就会少一些,很多事情就能够想得通、忍得下。”

梅长苏如是。而林殊,其实也如是。

所以我们看到,从那以后,靖王和梅长苏之前,再也没有那种对坐谈心雪夜共读时候,那种平等亲密的气氛了。

梅长苏越来越往后退,越来越守着臣子身份,越来越恭谨。
惟其如此,方能不受伤。因为之前那次伤他至深。

4.

再倒回来说萧景琰。

苏兄的错误,是没有把自己摆对位置。——做臣子你就好好做臣子,不要妄想做朋友。靖王的错误呢,也是没有把自己摆对位置。
臣不可为友,友不可为臣;同理,君不可为友,友亦不可为君。

半君半友,是情分而不是本分,是在君臣分际上蒙的一层温情脉脉的面纱,不能当真的。那是如朋友所说:“身份已经在那里了,臣子守住本分,主君说不要我们叙旧情我们是朋友,臣下说好的——这是唯一可能的互动方式。”
不是让你真把他当朋友,你要时刻记得你是主君。
真论起来,苏兄的错误小,所以要付出的代价也小,——最多心口被捅一刀。

而靖王的错误要大得多。
之前说过了,靖王不把自己摆对位置,不把自己当成梅长苏的主君,觉得他们还是平等关系、朋友关系,导致他没能正确地处理在救卫峥事件上应该怎样对待梅长苏,怎样任用梅长苏。如果不是苏兄百般挽回,他这一行为,已经导致了营救卫峥的失败,和整个夺嫡雪冤计划的崩盘。
这是他本应为错误付出的代价,大得可怕的代价。这是他本来应当承担起的责任。

之所以没有付出,是因为苏兄。苏兄全力挽留,苏兄的筹谋智计。

另外,做朋友你就好好做朋友,做主君你就好好做主君。
做朋友,朋友之道,是平等相待,是择善规正。
让人跪在地上求你,你居高临下劈头盖脸一顿训斥掉头就走——萧景琰,朋友不是这么做的。

不说什么君子交绝不出恶声,不说什么大家把话说清楚,把他的错误一条条指出来让他有澄清自己的机会。
你让他站起来说话你会死?

让对方跪着听你训斥,这不是对待朋友的做法。

做主君,主君有主君的责任和担当。
臣子跪主君,臣子承担主君的误解委屈怒火,其实质不是因为身份有别,跪的,是主君的责任和担当。
——你承担了最沉重的责任和最大的风险,”众臣皆能降曹,唯公不能降“,则我承担你的误解委屈怒火而在所不惜。

拿着要求朋友的道德武器,端着主君的身份。摒弃朋友对待朋友的态度,忘了主君应该承担的重量。
两边的便宜都要占,两边的亏都不吃。
萧景琰,你好大的脸面。 

<引用完毕>


=======================================

有关断铃立雪后遗症和猎宫求医


<以下引用>

·靖王到底拿不拿苏兄当朋友?

我感觉,还是有一定程度上当朋友的,甚至发作时也有一些对朋友的成分。证据一:苏兄怒吼“萧景琰”后,靖王没有感觉被冒犯,而且,对吵。(誉王是不会和四姐对吵的。)证据二:靖王曾说若林殊在......一定也和我一样愿与先生为友。如果不是真的欣赏,他不会把林殊与苏兄抬到一起。

然而,这种程度的朋友,是建立在他俩固有身份地位上的差距上的,这才是他俩一切关系的前提。(我看过一个帖子题目叫“萧景琰对得起林殊,靖王对不起梅长苏。”关键是,纯正的梅长苏根本没资格去和靖王谈什么对得起对不起。)

当上位者不考虑这种身份的差距而自认为友,下位者就会特别难处。因为当你率直发作时,对方根本无法自处。说到底,靖王此次能够伤害梅长苏,还是占了身份的便宜。

·靖王的问题在哪里?

靖王的问题有三:

a.身为上位者,却没有上位者的自觉。自视为友,却没给对方朋友的尊严;

b.身为谋大事者,意气用事,遇到用人危机不能冷静自持,不能留待详查,直接决裂;(本条仅限对苏兄,对李林等无个人感情的臣子到是能冷静。)

c.对“近人”要求太高,没有搞明白对方的义务又是什么,救卫峥不是谋士的本职。谋士不想做有违本职的工作,谈不上“没有天性和良知”。你可以要求,但不能以此为前一个愤怒结果的“考验。”

·苏兄的心态是什么?

正如靖王无法把苏兄当完全朋友一样,苏兄根本无法把靖王当完全的主君。
他认靖王为主君,主要是在大节大义上(如遇事以靖王为重),而非在相处时下意识的感受上。

其实人下意识的动作决定了你把对方当什么,领导来你座位上找你你会下意识站起来,而你下属来你不会。

苏兄对靖王的下意识就是:他只能在演戏的状态下对靖王恭敬。而本心里,他还是把靖王当成那个有点笨、对自己重情的景琰。

所以,尽管以梅长苏的身份,和靖王并没有多少感情基础、甚至靖王对他曾有诸多误会,他还是没有危机感,从来没想过有一天靖王会抛弃这个谋士。取得并维持住主君的信任、如何维护两人的关系、主君不想用你时该怎么办,这是谋士第一要考虑的,而苏兄没想过这些。

所以靖王要决裂时,苏兄完全呆了,从不曾想过景琰会和自己决裂。这是全剧最超出苏兄掌控的时刻。此时如不想曝光身份,下意识的动作就是下跪相求了。(可惜,还没求回来。)

我觉得,这一跪对苏兄的伤害是巨大的,对知道真相后的景琰也是伤害巨大的,即使用“当初不知道真相”也无法排解,属于不能想,不想回忆,只能尘封。

<引用完毕>


以下是讨论:

- 林殊理智上是在扶持靖王做主君的,但感情上不能接受景琰以如此威逼的上位者对待。而他以真面目和靖王如何相对,他应该还没想。此后,他会在对靖王重情的感动中、以靖王为棋的亏欠中,隐有不愿深想的怨恨(之前冲突只是愤怒),甚至,惧怕,君臣重负。甚至猎宫求医之跪也有此事后遗症。

- 不过我仍隐隐觉得,密道之后,苏兄以梅长苏的身份和靖王相处时,有些事上多少有些“憷”,不像先前那么拿得准靖王了。

- 我倒觉得不像是拿不准,像是心理上的优势地位消失--从我想选你到对拜其实带了点微妙的俯视,对拜到断铃一直都是平视,断铃之后,你觉不觉得有一点仰视?
前期有些考校玩味的态度语气也比较张扬一些,之后开始更加规矩地执臣礼,卫峥事件后似乎连对靖王说话也轻声细语了一些。

- 嗯。对拜之后,确实有了他配作我的主君的尊重。密道之后,我觉得有种“避其锋芒”的感觉,甚至某种陌生感。他会尽可能避免触怒景琰。

- 而且断铃之后,见卫峥的感情冲击不提,接下来就是见静妃,拔刀,小路,故人之子,旧友--靖王一直在追寻试探酥胸身份,酥胸一直在隐瞒。这个过程中的心虚愧疚也会影响到酥胸和靖王相处时候的心理状态吧。 

- “避免触怒”以及“陌生感”…你是说有隐约的畏惧、小心和疏离么?再加各种心虚……其实我觉得两人关系最融洽的就是对拜到靖王出发赈灾前(ep25-29),之后甚至一直延续到相认,要不就是冲突大事,要不就是躲闪逃避。直到最后大战几近留遗言的相处。


- 嗯你是第一个说到“避免触怒”这种感觉的。。我一直觉得密道里苏兄跪下来之后看着靖王转过头一步步逼近的第一个眼神明明是恳求和……畏惧。

- 我感觉苏兄不是惧怕景琰这个人,而是怕景琰以君威的形式出现。彼时他没有林殊的身份,他无力相抗只能受着。这种程度的伤害即使是假身份也受不了。

- 对。就像你之前说过的“不能接受景琰以如此威逼的上位者对待”另外,以苏兄之傲骨不会惧怕皇权之威。敌人越压迫反而越傲气。相反,恰恰因为在景琰身上寄托了太多东西,全身心的托付信重再加十三年的筹谋,同时不能说的太多隐瞒的太多,反而会惧怕、会小心。对方以如此激烈和威压的态度表达不信任+贬损人品,对他情感上的伤害也会更重。


- 苏兄前二次都属于“必要”的一跪,而猎宫那次并非属于“必要”的一跪。不必要的时候也会跪景琰,这一点令我真有点为苏兄难过。

- 不一定。严格来说,密道和猎宫一样并非属于完全必要的一跪,他照样可以去靖王府等着拦。

但就像猎宫里他觉得“这事对我很重要”一样,密道断铃后苏兄震惊+无措+焦灼,无论如何都要让靖王停下多说一句话。且我偏向于那里下跪是下意识反应而非理智计算,他并没有想好跪了之后会怎么样、该怎么办。毕竟那时候苏兄是真不知道出了什么事让靖王如此决绝,也不能反口说救卫峥,更不能说自己的身份、多年筹谋和极深重的寄托。千言万语无法开口又要让对方停下,就只能跪下。

——说明在林殊心里有很多比所谓尊严骄傲更重要的东西,靖王的前程安危也好,同袍聂峰病情也罢,皆是如此。

- 对我同意你的,无意识的一跪。其实严格来说景琰也确实就是他的主君,事情严重到这种程度,没有什么跪不得的。不是跪了本身怎么样,可惜,跪了还...

- 是的……跪了还被这么发作辱骂一通,我看刚病好的苏兄都在这种威压下抖成一片落叶了……所以可能会下意识地出口小心柔和(比如见卫峥之后的劝说),免得再犯逆鳞。
在苏兄那里,像之前很多次一样,这种误会都是可以揭过也不会计较不会多在意的。但情感伤害确实会留在那里并不因为他的不计较而转移。也许就让苏兄下意识地避其锋芒,说话更加小心吧。


=======================================

ep45 猎宫求医


<以下引用>

1)就我个人而言,虽然这段没有任何冲突,但苏兄这请跪请甚至比密道那次更让我难过。

对拜是大节,密道是危难,事情到了那种地步,于大义上靖王就是主君,没有什么跪不得。但这次……在我看来并非绝对必要的一跪,不必要的时候也会跪景琰,着实令我难过。(尤其,感觉剧中的朝代礼仪比原著更靠前,剧中从直立状态(不是从跪坐状态)直接跪礼感觉比原著中的跪礼更重。)这总使我阴暗的想,是否密道一事真的在苏兄内心隐有余悸,以至当他没有林殊的身份时,对靖王对梅长苏的怒点、容忍点均无自信,当事情严重时,下意识的反应就成了低姿态相求。

2)以上算是我个人脑补过度吧,我还是可以提供一些合理的解释:

A 请静妃医治怪物实在不妥,尤其静妃还要侍君,如此请求实在过于逾越;
B. 之前已有抽刀梗和小路梗,此时确实想本分一些,不想多露破绽了;
C 靖王态度明显对苏兄接走、照顾怪物心存不满,如此请求违背靖王本心;
D 苏兄先前处在见聂风的心情震荡之中,根本也没想什么,直接用最大的诚意来;
E 还有一段另人特别舒服的解释:

“ 就是一副我现在不管我露了多少破绽,不管你怀疑多少我和静妃娘娘的渊源,我真的很在意很在意这个病人,再不恰当的不情之请也要提。这不是凭着以往身份功劳的交换,而是这件事对我真的很重要。而且如此大礼恳求之后,相当于把景琰更多的质疑和疑问都堵回去了。。。否则好奇宝宝说不定就会问出好多个苏兄现在根本不想费精力去回答的问题。。。因为“这个病人这件事对我真的很重要很重要让我不惜重礼相求。”

苏兄来见,先揖礼,称殿下。然后靖王问:先生不是在照顾病人吗(我觉得靖王对苏先生给怪物喂血这件事有点耿耿于怀)然后,苏兄直接下跪,保持揖礼姿势,没有拜。

无端行大礼,只有两种情况:1,有事相求;or 2,请罪;第2种应不可能,所以苏先生应是有事相求。所以靖王的反应是:起身相扶。

(我脑补一下,如果是当年的小殊,突然这样(当然这基本不可能),靖王应该是跳起来拉他起来:你丫有毛病吧?你丫犯什么事儿了赶紧说;如果是相认后的苏兄突然这样,靖王……我觉得他会立刻回跪:无论何事你我之间不必如此,不想受你的礼,如果你要跪我只能陪你跪着说。)

<引用完毕>


以下是补充和讨论:

- 这么说不是很确切。静妃是宫妃,不能随便见外男,而医生在古代是贱业,皇后就说静妃是医女,出身太低贱,连给太皇太后抄经的资格都没有,所以小苏的这个要求实在出格,才会这样大礼。

- “为聂峰求医并非绝对必要的一跪”,严格说起来是不对的,这是必要的,甚至即使行了重礼,这个请托也是有点不合适的。

如果说“以苏兄的身份、功劳、出生入死的情分,要求这么件事靖王没有驳回的道理。然而苏兄就是跪下去了”,这种说法并不完全恰当。原著是说“请殿下看在我竭心尽力这一年的份上代我恳请贵妃娘娘,若她不肯来,我也无话可说”。其实这个请求之大,苏兄要跪着不起再加上那么多功劳,才能让靖王“不忍拒绝”。

如果是林殊,和景琰说一声他一定愿意去请静妃,但披着梅长苏马甲的林殊和景琰就是主君和臣属的关系。那么严格来说,即使有再大的功劳、再重的情分,君臣名分在那里,即使行了重礼也不一定能请得动静妃。


03 Dec 2015
 
评论(80)
 
热度(248)
  1. 共13人收藏了此文字
只展示最近三个月数据
© 云关雪栈 | Powered by LOFTER